发布日期:2023-07-20 10:58:13

优秀的古诗登高登高意境描写及诗人情感流露

本文目录

  1. 登高的意象和意境分析?
  2. 关于登高意境类的?
  3. 杜甫的登高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?
  4. 杜甫登高意境?
  5. 杜甫的《登高》使用了那些意象?营造了那些意境?

登高的意象和意境分析?

《登高》一诗中前两联以写景为主,涉及到了不少的意象,下面我将就这些意象谈谈我的理解。

首先,诗歌意象具有巴蜀地区的自然风貌特征。"风急天高猿啸哀"中涉及到的意象有"风"、"天"、"猿",每个意象都有自己的独特意含和表现功能,其中"风"是急的,可见风力之大;天空是高远辽阔的;

山间是常有猿猴出没的,且发出阵阵哀鸣,这都显示出巴蜀地区的独特之处。这与杜甫长期流寓巴蜀,受到当地的人文熏陶有很大的关系,巴蜀的秀丽山川、神奇的自然风光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。

其次,从格式塔理论看意象的整体性解读。格式塔理论解读诗歌其实就是强调诗歌解读的整体性。

这首诗的意象主要集中在前两联的写景诗句中。从文本上看,它描绘的是杜甫登高所见之景,翻译成白话就是:风很急,天空很高,猿猴在啼叫,显得十分悲哀,渚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。

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,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腾而来。如此解读此诗,诗歌在意象上并无特殊之处,只是对物象及其特征的简单描述,还停留在意象解读的表层含义上。我认为意象(也就是外在事物)应该和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统一,不能简单停留在字面传达的意思上,而应去找寻深度的联系。

所以,《登高》这首诗的解读也应从诗歌整体性出发,去观照意象,进而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。

颈联"万里悲秋常作客"中提到了"悲"字,整首诗的基调其实就是"悲",诗中的意象也是始终围绕着"悲"来构造的,所以意象分析一定要从整体性出发。由此再来看前两联,诗人笔下的"风"是急烈的,给人凄凉萧瑟之感;"天"是高远辽阔的,让人感到自我的渺小;猿猴在山间哀嚎,衬出秋天的凄凉。

由此可见,意象特征与诗人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有密切联系的。"渚清沙白鸟飞回"这句中,我们常常把它理解为是在描述水中的小洲,水之清澈,沙之洁白,但是这样理解似乎与"悲秋"的关联就不那么紧密了。我认为将"渚清"理解为"水中小洲的清冷",比理解为"小洲的清澈"更加准确。

"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",教材注释将"落木"解释为秋天飘落的树叶,为何不直接用"落叶"呢?于是将两个词分别带入诗中,一遍遍体悟,就会发现,"落木"与"落叶"意义完全相同,但分别带入诗中读,两句的语感是有差异的,也就是在音韵上,"落木"比"落叶"更有一种沉重、重压之感,"落木"更加符合"悲秋"的气氛,也符合诗人当时沉郁的情绪。

所以,诗歌意象内涵的传递不应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表面,而应从诗歌的整体性去解读、去体会。诗歌是一个整体,我们不能单独的对诗歌进行意象的拆分,而应该尊重诗歌的整体性,从整体上去把握意象的内涵和意象与主题的关系,去体会意象与诗人情感表达的联系。因此,这首诗仍需要我们的深刻解读

关于登高意境类的?

杜甫《登高》这首诗运用了意象:急风、高天、哀猿、清渚、白沙、归鸟、落木、长江;营造了意境:沉郁悲凉(萧瑟凄凉),雄浑开阔。

全文:

《登高》

唐代—杜甫

风急天高猿啸哀,

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
无边落木萧萧下,

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万里悲秋常作客,

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艰难苦恨繁霜鬓,

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
翻译: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,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。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,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。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,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。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,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。

扩展资料:

《登高》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(767)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。前四句写景,述登高见闻,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,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。首联为局部近景,颔联为整体远景。

后四句抒情,写登高所感,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,抒发了穷困潦倒、年老多病、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。颈联自伤身世,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、象征、暗示之意揭出;尾联再作申述,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。

此诗语言精练,通篇对偶,一二句尚有句中对,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。

杜甫的登高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?

杜甫的《登高》的意境是:

天高风急,秋气肃杀,猿啼哀啸,十分悲凉;清清河洲,白白沙岸,鸥鹭低空回翔。落叶飘零,无边无际,纷纷扬扬,萧萧而下;奔流不尽的长江,汹涌澎湃,滚滚奔腾而来。诗句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,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。

诗前半写景,后半抒情,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。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,好比画家的工笔,形、声、色、态,一一得到表现。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,好比画家的写意,只宜传神会意,让读者用想象补充。

三联表现感情,从纵(时间)、横(空间)两方面着笔,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。

四联又从白发日多,护病断饮,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。这样,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,便跃然张上。

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,国难家愁,使自己白发日多,再加上因病断酒,悲愁就更难排遣。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,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,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。

杜甫登高意境?

杜甫的《登高》的意境是:

天高风急,秋气肃杀,猿啼哀啸,十分悲凉;清清河洲,白白沙岸,鸥鹭低空回翔。落叶飘零,无边无际,纷纷扬扬,萧萧而下;奔流不尽的长江,汹涌澎湃,滚滚奔腾而来。诗句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,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。

杜甫的《登高》使用了那些意象?营造了那些意境?

意象:急风、高天、哀猿、清渚、白沙、归鸟、落木、长江 意境:沉郁悲凉(萧瑟凄凉),雄浑开阔。 情感:长年漂泊,老病孤愁,时世艰难,忧国伤时。

  • 优秀的古诗登高登高意境描写及诗人情感流露已关闭评论
  • A+
所属分类:人文环境